中國茶申遺:這一片小小的中國樹葉,最近悶聲干了一件大事!
?、?分茶。把沫上形似黑云母的一層水膜去掉,否則茶湯將味道不純。
如此五道工序下來,得到的茶水,陸羽認為可分茶五盞,第一碗名為「雋永」,可直接飲用,味道上佳,隨后的每一碗,味道逐漸遞減,到第四、第五碗則「非渴甚莫之飲」。
煎茶法示意圖,,挪貓者 繪,圖源《知中:中國茶的基本》
到了宋代,點茶法出現了。在今年爆火的電視劇《夢華錄》中,點茶法也被許多觀眾熟知。
與唐代煎茶法不同的是,點茶時,是先將碾羅好的茶末置于茶盞,再以沸水注入,沖點而成。
在宋代,點茶的興盛甚至發展出了一系列比拼茶藝的技巧手法與評判標準,謂之“斗茶”。
研修茶藝的,并非只有民間的制茶師,文人士大夫更是爭相愛好。
蘇軾有詩《試院煎茶》:“蟹眼已過魚眼生,颼颼欲作松風鳴。蒙茸出磨細珠落,眩轉繞甌飛雪輕。銀瓶瀉湯夸第二,未識古人煎水意。”
到了明朝,明太祖提倡節儉,下令廢除了福建建安團茶進貢,禁止制作團茶,改為喝葉茶,與今天散茶葉頗為相似。
隨著團茶的消失,那些復雜的喝茶器具、技藝,也就派不上用場了,煎茶、點茶、斗茶的風尚隨即式微。
泡茶法示意圖,挪貓者 繪,圖源《知中:中國茶的基本》
明清時期,中國人的喝茶發生了大的變革,人們采茶后將茶葉“炒青”,再直接泡在茶壺中飲用,“泡茶法”基本已經接近如今我們喝茶的方式。
上萬元一斤的價格,卻讓茶喪失了真正的品質
如今喝茶的年輕人,都難免被貼上“佛系”“養生”“復古”的標簽,喝茶已經不再是古代那樣人人追捧、競相琢磨的潮流了。
而茶葉每次登上熱搜,往往是都是奪人眼球的“天價茶拍賣”。去年,福建武夷山的部分巖茶,最貴的一款被炒作至每斤48萬元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