淺析黃茶的燜黃技術!
在制作黃茶的工藝中,有道悶黃的工序。大家都清楚黃茶屬輕發酵茶,加工工藝和綠茶近似。但又和綠茶不同,在干燥過程的前后,增加一道“悶黃”的工藝,致使多酚葉綠素等物質部分被氧化。
黃茶的制作過程為:鮮葉殺青——揉捻——悶黃——干燥。黃茶的殺青、揉捻、干燥等工序均與綠茶制法相似,其最重要的工序在于悶黃,這是形成黃茶特點的關鍵。
悶黃是將在殺青或揉捻或烘之后的茶葉,趁熱用布或紙將茶葉包裹,放置使其黃變的過程。
悶黃是形成黃茶獨特品質的關鍵工序。黃茶品類繁多,品質風格各異,因此悶黃技法也不同。大致可分為濕坯悶黃和干坯悶黃兩種。
濕坯悶黃是在殺青或揉捻后進行,干坯悶黃是在初烘后進行。悶黃目的在于促進葉色黃變,利于形成黃茶“黃湯黃葉”、香氣清悅、滋味醇爽的品質特征。
悶黃過程主要是通過濕熱作用,促進芽葉化學變化,進而形成黃茶品質特征。主要化學變化有:茶多酚發生一定程度的非酶性氧化,出現黃變,苦澀味成分降低,可溶性糖含量增加,使滋味甜醇,葉綠素部分分解或轉化成脫鎂葉綠素,使綠色減退,黃色顯露;糖和氨基酸轉化及揮發性醛類增加,促進黃茶獨特芳香物質的形成。
悶黃促進黃茶香氣和滋味形成,在悶黃過程中,復雜的理化反應條件下,各因素協調作用綜合地形成黃茶特有的色香味品質特征。
黃茶有哪些品種?
黃茶主要分為黃芽茶、黃小茶和黃大茶三類。
黃芽茶:原料細嫩、采摘單芽或一芽一葉加工而成,主要包括湖南岳陽洞庭湖君山的“君山銀針”,四川雅安、名山縣的“蒙頂黃芽”和安徽霍山的“霍山黃芽”。
黃大茶:采摘一芽二、三葉甚至一芽四、五葉為原料制作而成,主要包括安徽霍山的“霍山黃大茶”和廣東韶關、肇慶、湛江等地的“廣東大葉青”。
黃小茶:采摘細嫩芽葉加工而成,主要包括湖南岳陽的“北港毛尖”,湖南寧鄉的“溈山毛尖”,湖北遠安的“遠安鹿苑”和浙江溫州、平陽一帶的“平陽黃湯”。
黃茶的名茶有:君山銀針、蒙頂黃芽、北港毛尖、鹿苑毛尖、霍山黃芽、溈江白毛尖、溫州黃湯、皖西黃大茶、廣東大葉青、海馬宮茶等。
黃茶的功效
1、黃茶是漚茶,在漚的過程中,會產生大量的消化酶,對脾胃最有好處,消化不良、食欲不振、懶動肥胖等都可以飲用。
2、黃茶的葉底能用來按摩無名指本節處能使微量元素透入穴位,增強穴位磁場產生調節作用,增加脂肪代謝。
3、黃茶中富含茶多酚、氨基酸、可溶糖、維生素等豐富營養物質,對防治食道健康問題有明顯功效。
4、黃茶鮮葉中天然物質保留有85%以上,而這些物質對殺菌、消炎均有特殊效果,為其他茶葉所不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