黃茶的泡法的正確方法
黃茶可以說是由人們從炒青綠茶中發現而來的。由于殺青和揉捻不及時或者干燥不足而產生的茶葉變黃,于是產生了黃茶,所謂黃茶乃是葉黃湯黃之獨有的特點,那黃茶怎么沖泡呢?相關的介紹如下!
步驟1、準備茶具,沖泡黃茶,建議選用透明玻璃杯或蓋碗。用溫水清洗茶具,同時還能起到溫杯的作用。
步驟2、根據1:50的比例,量取適量的黃茶,放到茶杯里。
步驟3、往茶杯里倒入少許85-90度左右的開水,以沒過茶葉為宜,浸茶葉的市場定位四綠茶葉潤一下黃茶葉。
步驟4、繼續往茶杯里注入85-90度左右的沸水,至杯子的七八分滿即可。浸泡大約30秒即可品飲。
簡易的黃茶沖泡方法
取5-8克左右的黃茶葉,放到茶壺里,加入少許85-90度左右的開水,浸泡大約30秒。然后再注入適量沸水,悶泡大約120秒即可飲用。飲用后留三分之一茶壺的水量,續水進行第二泡。
黃茶的沖泡注意事項
沖泡黃茶時,應注意控制茶葉量,避免沖泡出來的茶湯過濃或過淡。同時需要用85-90度左右的沸水沖泡,才能更好的喚醒黃茶的茶性。
黃茶的歷史記載
黃茶的歷史悠久,據資料記載,明朝時就出現了“悶黃”技術,霍山黃芽和蒙頂黃芽此時都有記錄。
清朝是黃茶發展的顛峰時期,各地獨自發展的黃茶技術開始成熟,很多黃茶紛紛出現,如平陽黃湯、貴州海馬宮茶、廣東大葉青等。
民國以后,黃茶產量逐漸減少,很多技術失傳。
至近代,黃茶開始復燃,但因其制作技術要求較高,沒有普及的價格優勢,產量雖在提高,但在六大茶類中仍然算是少有人知的一個品類。
黃茶有哪些
1、黃芽茶
原料細嫩、采摘單芽或一芽一葉加工而成。包括湖南岳陽洞庭湖的君山銀針,四川雅安的蒙頂黃芽、安徽的霍山黃芽、浙江的莫干黃芽。
2、黃小茶
采摘細嫩芽葉加工而成。包括湖南岳陽的北港毛尖,湖南寧鄉的溈山毛尖,湖北的遠安鹿苑和浙江溫州、平陽一帶的平陽黃湯。
3、黃大茶
采摘一芽二、三葉甚至一芽四、五葉為原料制作而成。包括安徽的霍山黃大茶和廣東韶關、肇慶、湛江等地的廣東大葉青。
黃茶的“黃”是怎么來的
黃茶的加工方法近似于綠茶,其制作過程為:鮮葉—殺青—悶黃—干燥。
其中悶黃是黃茶制造工藝的特點,是形成黃茶“黃湯黃葉”品質特征的關鍵工序。
在悶黃過程中,將殺青葉趁熱堆積,使在制品在濕熱條件下發生熱化學變化,最終使葉子均勻黃變,其本質是在高溫、高含水量下,在制品的葉綠素降解,多酚類化合物進行非酶氧化,產生黃色物質,使產品干茶、茶湯和葉底表現出黃或黃褐的色澤特征,以及甘醇的滋味品質。
黃茶的悶黃工藝繁雜,有的只悶一次,有的要悶兩次三次,方法不一、工序也不同,如蒙頂黃芽需要三悶三炒,君山銀針需要兩烘兩悶。
悶黃也是最難控制的環節,差之毫厘,就可能造成“黃茶不黃”,對技術、溫度、濕度的要求非常高。這也是目前市場上真正的黃茶產量低而價格高的原因。
黃茶的口感特征
黃茶中的主要品種均為歷史名茶,底蘊深厚,很多以前都是貢茶。但近代以來,受制于極為嚴苛的悶黃工藝,黃茶相對于其它茶類出品率較低,很多黃茶產區都“黃改綠”,上佳的黃茶產量愈發稀少。較低的市場占有率,甚至使黃茶中的一些品類真正消失了,例如廣東大葉青。
工藝復雜、產量少、價格高、市場普及率低,這些因素導致黃茶在六大茶類中小眾而低調。但物以稀為貴,在高端茶飲市場,黃茶尤其黃芽茶卻因獨特、稀少而成為真正的“貴族”。
以上就是關于黃茶沖泡技巧及其沖泡步驟的相關介紹,從上面的介紹中我們就可以看出要想合理的飲用黃茶,沖泡也是一個很關鍵的因素!